
现在用的电脑是10多年的老电脑,尽管老,但自从换了SSD,加了内存,平常码码字,玩玩PS处理图片,处理文件,乃至玩一下会声会影编排个视频,这些都是没问题的;最近气候逐渐热了,想给老电脑换一个机箱,因为我的主板是uATX主板,所以预备挑选一款M-ATX机箱,究竟机箱这东西不是消耗品,考虑到即便今后晋级或许从头配机也能够运用,所以就下手了Thermaltake启航者A1这款M-ATX机箱,花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刻拆机就给它主板换上了新环境,一同共享下。
Thermaltake启航者A1选用的上是德邦快递,包装厚实,正面机箱图画,产品名称都很大。
尽管是M-ATX机箱,但在尺度上有着ATX的身躯了,406×220×440mm的三围,比我之前的机箱要大一圈,分量有3.5公斤;当然,机箱大有大的优点,那便是宽阔,特别是夏天,散热方面应该会更好;别的巨细方面我觉得首要机箱一般安排好方位,大部分时刻是移动的,所以,也就无所谓了,首要是大空间,配件装置都很舒畅。
启航者A1选用的是单侧玻璃背板规划,这也是现在此类机箱最为盛行的规划,能清楚看到配件,假如有神光同步,RGB电扇的话,经过玻璃侧板就能够感受到酷炫的灯光效果。
这块玻璃背板规划有一点特性,选用的是可拆卸的铰链转轴以及磁吸结构,平常不必拧螺丝,敞开十分便利;而这种像门相同的分页结构规划除了开合便利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,便是不会像拧螺丝那样,一不小心手一滑,玻璃侧板就砸在地上碎了,分页开合彻底避免了这种状况。
关于机箱来说,散热很重要,究竟机箱内各种配件的长时刻运转发生的热量不少,特别是夏天更是如此,除了需求装备电扇外,机箱的散热孔多少,规划也都很重要。Thermaltake启航者A1前面板的两个旁边面都有长条的散热开孔,别的,背部与底部,顶部也有很多的散热孔。
顶部防尘网
底部防尘网
关于机箱来说,散热与防尘埃总是不能分身,很多的散热孔必然也会有很多的灰层被吸入机箱内部,所以,一些孔径更小的防尘网必不可少。启航者A1供给了顶部与底部两块防尘网,顶部是磁吸规划,平常打理也很便利。
底部的结构,除了散热孔,4个直接超大的防滑胶垫的高度比我之前老机箱要高的多,满足高的胶垫也确保了机箱的热量发出。
背部的细节,4个扩展槽,主板接口槽,散热孔,电源装置位
顶部的接口
从左到右依次是3.5mm麦克风、3.5mm耳机、两个USB2.0接口、一个USB3.0接口、重启按键、开关按键;该有的都有了,不过我感觉USB3.0过于少了,2个USB3.0,一个USB2.0这样装备比较好,比较现在大部分数码设备支撑USB3.0,不过关于我的老主板来说也就无所谓了,不支撑3.0;
附送的扎带以及各种规格的螺丝
看一下机箱内部,启航者A1支撑M-ATX、ITX、uATX主板,有两个限位孔能够条件,假如你的主板孔位方位不对,能够将随机附送的固定铜柱螺丝拧上即可。
启航者A1电扇为有6个,一起职场120冷排和240冷排,前板支撑3个120mm电扇,或许2个140mm,或许2个200mm;后板支撑1个120mm电扇240水冷排,顶板支撑2个120mm或许2个140mm或许1个200mm电扇或240水冷排;
翻开另一侧的钢板,它的背部结构具有两个2.5英寸的SSD支架、左面底部还有一个可支撑3.5英寸+2.5英寸的硬盘仓。这个硬盘装置选用卡扣式结构,悄悄一推就能够。
此次不只购买了机箱,一起也换了一个电源,类型是Thermaltake BT500W,这款电源选用的是全模组规划,包装也很用心,用上了一个塑料的收纳盒,附送了一根电源线,以及1根20+4针的主电源线、2根4+4针的12V CPU线、6根4针的SATA 线、2根6+2针的PCI-E线以及3根4针的外部设备连接线。
装置时,直接将这么多的线插在电源接口即可,这些接口与线也对选用了防呆规划,一般的话不会插错,留意的是,有一些线暂时还用不掉,不过,我悉数插上了,不怕丢掉。
从电源的参数看,12V最大输出功率为492W,而这个12V首要是给CPU与显卡供电,现在市面上的CPU+显卡的功率也就200W左右,除非你用上RTX 2080Ti这类超越350W的显卡产品,不然的话现已满足运用了,当然,能用上这样的显卡,也就不会挑选这样的电源了。
装机进程就最简略了,首要是理线花了一点时刻,正面我加装了3个120mm的RGB电扇,也来点光污染酷炫一下;其他除了主板、CPU电扇,内存条,根本没有其他的配件,究竟是老机器了;整个内部空间很宽阔,走线便利。
反面的线看起来很乱有没有,不过我现已尽量用扎带绑紧了,侧板一装置也是妥妥的简练,硬盘我是装置了一块2.5的SSD以及一块3.5的硬盘,有一点吐槽的是,两个2.5英寸的SSD盘位我觉得插线不是很便利,左面的固定位螺丝会有一点挡手,我是先拆了左面的螺丝然后插右边SSD线的。
整体来说,整个装置进程比较顺利,开机一次点亮;该款机箱的厚度手感还能够,侧板用劲压没有内凹现象,结实;玻璃侧板的规划我仍是比较喜爱的,太便利了;电源下放,减少了运转时的共振,噪音比较小,别的,机箱内部宽阔,关于我这样的老机型来说,走线便利,整体仍是很满足的。